7月19日,东莞市2025首届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决赛举办人工智能。大赛以“技术赋能产业,创新引领未来”为主题,吸引了全市126名来自东莞人工智能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AI领域从业者参与,经过初赛理论机考与决赛实操考核的激烈角逐,最终评选出1名金奖、2名银奖、5名铜奖及7名优胜奖,其中金奖得主将获颁“东莞市五一劳动奖章”,符合条件的决赛前8名选手将被授予“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”称号。
竞赛活动由东莞市人社局、东莞市科技局、东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,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、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、东莞市东资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承办,是东莞首个由政府、高校、产业多方协同的人工智能领域权威赛事人工智能。
赛事体系创新
凸显产业融合深度
竞赛设置初赛与决赛两阶段:初赛通过理论机考筛选出35名选手晋级;决赛依托无人驾驶模拟系统,要求选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、标注、模型训练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操作,全面检验技术落地能力人工智能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参赛阵容呈现“高学历、高技术、高集中度”特征——硕博研究生占比超20%,85%选手来自IT、通信、教育领域,涵盖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广东奥普特等头部企业及中科云计算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人工智能。
本次竞赛裁判长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俞强表示:“赛事不仅提升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,更为高校师生提供了‘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’的实践平台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。”
以赛促培
东莞计划三年内培育认证5000名AI技能人才
2025年东莞市政府“一号文”明确提出“到2027年培养、培训、评价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不少于30000人次”,本届赛事是落实东莞市2025年“一号文”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。
大赛设置多重激励机制:金奖获得者获颁“东莞市五一劳动奖章”,前8名选手授予“东莞市职工技术标兵”称号,前15名选手可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工智能。
决赛采用的无人驾驶综合实训系统覆盖视觉识别、智能运动控制等技术领域,其成果已应用于园区安防巡检、电力设备诊断等场景人工智能。东莞联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杨霞表示,赛事助力企业优化人才培养体系,未来将依托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加速新业态融合。
铜奖获得者、中国移动选手张思宁表示:“比赛难度高但收获大,结识了跨领域伙伴,对技术落地更有信心人工智能。”
南方+记者 唐卓
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供图
【作者】 唐卓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